2017-2018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第二周备课

金翊  2018-06-28 16:20:47  点击:65863

苹果里的五角星

教学目标:

1.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.学会本课5个生字,认识一个多音字“鲜”。理解“鲜为人知”“循序渐进”

等词语的意思。

3. 理解课文内容,理解重点句“是的,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,往小处说,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”的含义。

4. 通过课文叙述的故事,读中感悟,受到启迪,明白打破习惯思维方式的重要。

教学重难点:

1.理解“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”与“是的,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

创造力,往小处说,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”的含义。

2.理解“我”从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中获得的深刻感受。

3.了解先叙述后议论的写法。

教学时间  2课时

第一课时

教学目标:

1.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
2.学会本课5个生字,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。认识一个多音字“鲜”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
3.初步感知文章内容,概括文章主要内容。

教学重难点:

1.理解“鲜为人知”“循规蹈矩”等词语。

2.初步感知文章内容。

预习作业

1.朗读课文,做到不添字、不漏字,读正确、读流利。

2.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,尝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:

生疏  循规蹈矩  魅力  鲜为人知

3.我们通常切苹果的方法是           ,小男孩是        切下去。作者从小男孩切苹果的做法中得到的启示是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动手试一试:我是         切苹果的,看到了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教学步骤:

板块一:揭示课题

1.你看见过五角星吗?你看到过哪些物品上有五角星?

板书课题。

2.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?

3.齐读课题。

 

板块二:检查预习

1.轻声读课文

2.学习字词

  幼儿园    瞧  横切面   清晰   生疏   循规蹈矩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鲜为人知   图案  魅力   秘密

(1)多音字“鲜”的两种读音,并分别组词。

(2)重点:矩---第三声  疏---翘舌音

(3)指导写字:循   疏 

(4)理解词语

    循规蹈矩——循,依照。规,圆规。蹈,踩。矩,曲尺。原指遵守规则,不敢违反。后指拘守旧准则,不敢稍作变动。本课指人们切苹果时总是按习惯的方法去做。

    鲜为人知——鲜,少。很少被人知道。

    魅力——很能吸引人的力量。

3. 近义词和反义词练习

   出示:清晰(清楚  )(模糊 )     生疏(陌生 ) (熟悉)

 

板块三:理清脉络,自主探究

1.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,要求正确、流利。

2. 评价。

3. 思考:(1)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?

         (2)“我”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?

4. 根据问题自学,给课文分段,概括段意。

第一段(1-4):写邻居家的小男孩,把苹果拦腰切开,把苹果里的五角星给“我”看,出乎“我”的意料。

第二段(5):“我”从横切的苹果有趣发现中获得的深刻感受。

5.课文主要内容   事情+感悟

   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“传”给“我”一个鲜为人知的“秘密”:把苹果拦腰切下去,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“五角星”的图案,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。

 

板块三:初识人物,留下悬念

 学习一、二、三自然段

1. 默读,思考:

(1)什么样的小男孩出现在我们面前了?(活泼,机灵、可爱)

(从“常客”、“差不多每天”、“报告”、“新闻”、“显示显示”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小男孩的性格特点。)

2. 小男孩来向我展现新本领,那么大哥哥当时真的知道吗?

3. 分角色朗读。(要读出小男孩的天真活泼与“我”的不以为然的情态。)

 

板块四:布置作业

1.抄写课后8个词语。

2.小组准备一把小刀和一个苹果。

 

第二课时

教学目标:

1. 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. 比较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,逐步感悟“创造”的真正含义,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。

3.    通过课文叙述的故事,读中感悟,受到启迪,明白打破习惯思维方式的重要。

教学重难点

1.      理解“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。”与“是的,

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,往小处说,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”。

2.      理解“我”从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,以及获得的深刻感受。

预习作业

1.搜集1-2个与本文内容相似(换一种思维方式)的小故事,并读几遍,能脱稿讲述。

2.搜集3句以上关于“创造”的名言,背诵下来。

3.阅读《补充习题》中的《苹果变色的奥妙》。

教学过程

板块一:复习巩固,导入新知

1. 听写词语

循规蹈矩    拦腰   生疏    感触

2.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,用上其中的词语。

 

板块二:对比切法,探究感触

(一)小组切苹果,要求:

1. 组长竖着先切一个,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。

2. 1号组员拦腰切苹果,理解什么是拦腰切?怎样切才能发现苹果里的“五角星”?

3. 请汇报自己切苹果的情况。

(二)学习四—五自然段

1. 默读,划出写“我”的心理活动变化的词语。

         果然——从未见过——更没想到——深有感触

2. 体会“果然”的用法。

(1)比较两个句子:

    真的,从横切面看,可以清晰地看出,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。
    真的,从横切面看,可以清晰地看出,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。
(2)填空练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果然   竟然   忽然

1. 昨天天气预报说,今天有雨,(       )今天一大早就飘起了小雨。

2. 小明为了一句话,(         )动手打了浩浩,真不应该!

3. 我从未见过——更没想到

(1)小男孩切苹果的方式和人们的通常的切法有什么区别?

   从顶部到底部(循规蹈矩)切法——一般的苹果核        拦腰切——五角星

(2)读文中表达我惊讶的心情的句子。 

4. 深有感触

(1)小结:刚才,我们用两种不同的切法切开了苹果,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,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?四人小组展开讨论。

A苹果不拦腰切——好看。

B苹果不拦腰切——体现公平。

C苹果不拦腰切——一种习惯。人们习惯了不拦腰切苹果,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。

D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,怎么方便怎么切……

(2)你喜欢哪种切法?为什么喜欢这种切法?

自读第五自然段,用上第五自然段的一些词句来回答:

出示:我喜欢小男孩的切法,是因为(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)。

(3)理解 “魅力”“创造力”

A.出示句子: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。

什么是“魅力”: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本文的魅力什么?

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,是许多人没有发现的,所以特别吸引人。

联系课文谈一谈,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图案会有如此的魅力?

预设:①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,发现五角星的人更少。

      ②因为思考方法很独特。

      ③因为这个秘密被传来传去,大家纷纷尝试。

B.体会“魅力”:“竟”和三个“传”字的表达效果。

C.朗读句子

D.出示句子: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,往小处说,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。

同桌讨论:往大处说是什么呢?

5.总结:有了创造力,就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“五角星”,做出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。有魅力的东西来源于创造力。没有做不到,只有想不到!

 

板块三、巩固深化,学用延伸

1. 寻找这个极具创造力的世界名人。

   世界第一个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的人——美国迪•恩•帕金斯的儿子。

2. 老师讲故事。

李秉哲——世界知名企业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小时候卖报的故事。

师小结:正因为他有创造力,才让他一步步走向成功,走向辉煌。是的,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,往小处说,就是换一种卖报纸的方法。

3. 讲讲你知道的打破常规思维方式的故事,或者生活中富有创造力的现象。

曹冲称象、田忌赛马

是的,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,往小处说,就是          的方法。

4. 这篇文章作者的感触从何而来?

通过生活事例,引人思考,给人启迪,产生感触。

 

板块四、布置作业

1.阅读介绍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,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。

2.故事接力棒:把这个魅力无比的故事传给更多的人。

 

板书设计: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苹果里的五角星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拦腰切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果然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深有感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从未见过          创造力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更没想到      

教后记: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拓展阅读

     (一)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。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,卖出一份报纸,收回一份报款,卖出多少,收回多少。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,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,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,等手上报纸没了,他再一一回收报款。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,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。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“蛋糕”——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,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。
    (二)在大约一个世纪以前,美国有位名叫海曼的画家,他靠为行人画铅笔素描维持贫困的生计。由于街头行人较多,画稿纷乱,他经常陷入找不到橡皮的麻烦。后来,他灵机一动,将橡皮用一小块铁皮绑在铅笔的后部,于是,世界上第一枝橡皮头铅笔就这样诞生了。海曼将这一发明卖给了一家铅笔厂,获得55万美元,这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,海曼由此摆脱了贫困的生活,而那家铅笔厂更通过该产品获利千万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最佳路径

教学目标

1.学会本课8个生字新词,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
2.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3. 理解课文内容,懂得尊重他人,相信他人,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,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。

教学重难点

1.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.理解课文内容,懂得尊重他人,相信他人,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,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。

教学时间  2课时

教学过程:

第一课时

教学目标:

1.学会本课8个生字新词,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
2.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3.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。

教学重难点:          

1.    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.    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。

预习作业:

1.课文我读了_____遍,我给自己打______颗星。

2.我觉得难写的字有_____,难读的字有_____。

3.搜集有关“迪斯尼乐园”和格罗培斯的介绍。

教学步骤:

板块一:  揭示课题  蕴含题意

1.同学们,上海的迪士尼乐园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,通过预习,你们知道世界上原来最大的迪士尼乐园是谁创造的吗?

交流预习时收集的关于格培斯的资料。

2.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,就是他在设计迪斯尼乐园时发生的。

齐读课题。

请说说对课题的理解。

(1)最佳:最好,最优

(2)路和径同一个意思,路径的本意是道路。

(3)最佳路径:就是最好的路线。

3.看了这个题目,说一说题目的表达的意思。

  最好,最优的一条小路。

 

板块二:教学生字词

1.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,自由朗读课文,要求读准字音,将预习时自己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。

2.检查字音掌握情况。

催促     漫山遍野   定稿     踩出     启发       拐弯

海滨     选择       狭窄    攻克     绵延       思绪

微不足道     优雅   吆喝    看管   调转   当地

指名读,正音。

重点指导:滨(bīn)、窄(zhǎi)、踩(cǎi)、催促(cuī cù)

多音字:吆喝(hè)、看(kān)管、调转(diào zhuǎn)当(dāng)地

3全班交流:你读懂了哪些词,或者还有一些你不明白的,都可以和大家说一说。

重点理解词语:

微不足道:非常渺小,不值得一提。

漫山遍野:遍布山野,形容很多。

方案:工作的计划。

吆喝:大声叫喊(多指叫卖东西、赶牲口、呼喊等)

 

板块三:了解课文大意,理清层次

1.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?

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内容

世界建筑大师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大伤脑筋,后来从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受到启发,最终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

2.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:

遇到难题——获得启示——完成设计——取得最佳

第一段(1——2)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,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。(遇到难题)

第二段(3——4)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。(获得启示)

第三段(5——6)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。(完成设计)

第四段(7)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。(获得最佳)

 

板块四:作业

1.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.默读课文,思考: 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?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。

 

第二课时

教学目标:

1.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. 理解课文内容,懂得尊重他人,相信他人,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,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。

教学重点、难点:

1.理解课文内容,从中发现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,从而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。

预习作业:

1.默读课文, 思考: 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?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。

教学步骤:

板块一:复习  走进文本

1.听写词语。

格罗培斯 微不足道 焦躁 任其 选择 启发 最佳路径

2.选择其中几个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。

3.过渡:同学们学得真不错!老师也仔细读了课文,发现这一篇文章中有三处提到格罗培斯是大师,老师不免有个疑问:这个最佳路径是在老奶奶做法的启发下产生的,具体的路径是游人的脚踩出来的,你觉得这个最佳设计应该颁发给格罗培斯吗?他称得上是大师吗?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课文。

 

板块二:初识大师,感悟他的品质

学习第1、2自然段,初识大师

1自由读,思考:你认为他是一个大师吗?勾画重点词句,做批注。(教给读书习惯:读书做记号)

2.交流

( 从“40多年、50多次、大伤脑筋、更加焦躁”等词语引导仔细品读。引导体会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。)

3.积累词语:可以用哪些成语形容他?

4.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课文。

过渡: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他是一位大师?请同学们默渎课文3-6节,用笔圈圈画画。

 

板块三:感悟老太太卖葡萄的独特理念。

1.交流。(刚刚同学们说到他从卖葡萄的老太太那儿得到启示,老太太是怎么卖的,其他园主呢?)

2.同样都是卖葡萄的,可你们发现其他人卖的与那位老太太卖的有什么不同呢?完成表格:

 

     人物

采用方法

结果

老太太

 

 

其他园主

 

 

A. 学生朗读,对比分析,自己按表格思考。

B. 师生交流,完成这个表格。

3.能否用词概括一下不同的方法产生的不同结果。

无人问津   生意兴隆

门可罗雀   门庭若市

冷清    红火

4.如果是你,你愿意买谁的葡萄?为什么?

(1.“无人看管”,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,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,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。

  2.直接从葡萄架上摘,果子更新鲜。

  3.“只要……就可以……”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,任其选择的做法,使人们感到被信任、被尊重。)

           相机板书:给人自由  任其选择

5.由此总结延伸:

    原来的商场现在几乎都改成超市了,你们知道为什么超市会比原来的商场更吸引人呢?

   (引导学生体会出:一切为了客户的方便,给客户自由选择的机会。)

老太太卖的葡萄,超市购物,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一面,那就是充分尊重消费者,一切的设计都为消费者考虑。给人充分的自由,让客户有自己的选择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板书: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

6.善于观察的格罗培斯从中得到了启示,因此,引读: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,就让司机调转车头,立即返回了巴黎。

7.想象说话,理解联系

出示:格罗培斯……对司机说:快,调转车头,返回巴黎!

哎呀,这下司机有点糊涂了,他不明白怎么回事?想一想,上车后他们会说些什么?请大家合理想象他们的动作、神态、语言,同桌进行对话,至少两次。联系上下文,说出方案,从对话中让司机了解这一最佳路径的诞生与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。

     司机_____问:_____________

格罗培斯______说:______________

(假如我是司机,会问:两者有何联系?

8.总结:同学们说得真好,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都说出来了。这么善于观察、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格罗培斯怎么不是一个建筑大师呢?

 

板块四:感悟格罗培斯设计最佳路径的巧妙之处

1.回到住地后,引读:(第5自然段)

2.电报按字收费,内容简单,施工部有点不明白格罗培斯的意图,聪明的同学们能给他们解释一下吗?

3.你们说得真具体。让我们一起来读,体会此方案的高明。

为什么会出现有宽有窄呢?

现在整个空地上出现三种情况:一是长满了绿草,这说明这儿――(没有人行走);二是被踩成宽路说明这儿――(是大家必经的路);三是比较窄的路,这说明――(虽然有人走,但不是太多)。于是,第二年,(引读)。

4.伟大作家鲁迅说:世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就成了路。格罗培斯顺其自然,让游客们不知不觉用自己的脚步设计出了这条最佳路径。

5.同学们,假如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专家、评委,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评为最佳路径?

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之所以评为最佳路径,

理由一: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 理由二: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理由三: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 (这样设计的路径已经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,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的,格罗培斯在按踩出的痕迹铺设路径的时候,一定会施展全部本领使路径更美这样的路径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,不仅美观,而且保证了人们玩的方便,快捷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,顺其自然,包含着深刻的道理,给人以极大的启迪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,但并不一律,“有宽有窄”,宽的走的人多,窄的走的人少些,却又“优雅自然”,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,富有艺术性。)

    专家们,那么多的理由让我们相信:这就是“最佳路径”,引读课题。

 

板块五:与大师对话,拓展延伸,

1.你觉得他是大师吗?

    总结:大师之大,不仅在精湛的艺术,还在于创新的思维,精益求精的精神,更在于他尊重他人,为人着想的人本思想。

2.此时此刻,假如格罗培斯就在这里,你想对他说些什么?请拿出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!

    格罗培斯,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示例:格罗培斯,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!

    格罗培斯,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,我也要向你学习。)

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,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!

……

 

板块六:作业

课外阅读

 田忌赛马 《曹冲称象》《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》  《顺其自然》 

 

板书设计:

         6  最佳路径

          给人自由  任其选择

 

教后记: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7. 人类的“老师”

教学目标:

1.     了解特别的问题,读通词语和课文。

2.     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,提取重要信息,了解人类从哪些“老师”身上的特点得到启示,了解有哪些创造(发明)。

3.     概括段落大意,指导方法。

教学重难点:

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,解决了什么问题,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。

教学时间∶两课时

教学过程:

第一课时

教学目标:

1.学会本课生字词,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.理清课文思路,了解课文大意。

预习作业

1.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。

2.自学生字词,并借助字典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不理解的词。完成田字格中的描红。

3. 在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打上“?”。

教学步骤:

板块一:揭示课题,了解特别文体

1.板书课题,理解“老师的含义”

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,课题中为什么要用双引号呢?(表示特殊含义)

2.人类的“老师”是谁?(生物)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,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: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“老师”啊!

板块二:学习字词,解决字词难点

1.课文中还有两个加双引号的词

“流线体”“薄壳结构”,这两个词是科学术语,重点读准“薄”“壳”的读音。 薄的读音很多,每个音的字组词的词意义也很多,我们可以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。

bó (博古厚今)(轻薄)(刻薄)(薄弱)(菲薄) (日薄西山)    

báo(薄片)(薄饼) 

(薄荷)

壳(地壳)(金蝉脱壳)qiào

(鸡蛋壳儿)ké(多用于口语)

3.送到句子中读一读,理解标点符号用法。

(1)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,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,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。

(2)建筑师们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,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。

这里的引号意思你能读懂吗?(着重论述)

4.出示词语,读词。

suì         xùn    chàn     tǎn            wáng

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  机毁人亡

chāo   j  ūn yún       shǔ   jīng
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轻而易举

省(省事)(省吃俭用)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反省)(不省人事)

4.重点指导:祸,本义为祭祀占卜显示的凶兆,所以是示字旁,后来是神对人降下的死难,所以右边有个“人”。你能组词吗?灾祸、祸害、祸不单行。写美观。

板块三思维导图,梳理课文脉络

1.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很多“老师”,也介绍了很多发明创造。我们能否把这篇长长的课文浓缩到一张思维导图中?请大家小组合作,制作思维导图。(学生制作气泡状和树状思维导图)

(1)思维导图包括:人类的“老师”,发明的内容。

(2)把自己选的内容说给组员听。

(3)组员认真倾听,关注语言是否准确,提出修改意见,推荐代表发言。

2.小组合作展示。

(1)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。

(2)表达句式清楚、流畅。

一级分支:人类的“老师”

二级分支:鱼儿   三级分支:潜水艇

二级分支:鸟儿   三级分支:飞机

二级分支:蜻蜓   三级分支:防止颤抖的飞机(学生可能不会概括三级分支,引导学生先找到关键词“防止颤抖”)

二级分支:苍蝇、蚊子、蜜蜂   三级分支:新式飞机

二级分支:鲸     三级分支:改进船体(这里“改进”需要概括,关键词离得有点远)

二级分支:蛋壳    三级分支:薄壳结构”屋顶(学生需找关键词、调整词组语序)

二级分支:袋鼠   三级分支:越野汽车

二级分支:贝壳   三级分支:坦克

如下图

3.借助表格中的信息,依据运用句式,自由练说。

出示句子:科学家们研究了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,从中得到启示,发明了潜水艇。

出示句式:科学家们研究了_______________,从中得到启示,发明了(发现了)____________________,可以说,________是人类的好老师。

总结:原来发现的事物和发明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的地方,科学家才会从中得到启发。有一门科学研究的就是人们如何模仿生物进行发明、创造,这门科学就是——仿生学。(板书)

4 思维导图的方法好在哪里?(生自由说)总结:学习这类说明文,思维导图是很好的帮手。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,要抓住主要信息,用准确的语言概括,我们就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幅图,课文内容就一目了然了。

5.根据这份思维导图,你能给文章划分结构吗?并说一说你的理由。

第一部分(1-2小节)总起,充当人类“老师”的生物很多。

第二部分(3-6小节)写人类在飞行、航海、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种种研究成果。

第三部分(7小节)总写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好“老师”。

总结:像这样的文章就是我们熟悉的总分总结构。

6.课后习题第4小题说说三、四、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,请你找一找,同桌说一说。

7. 默读每一个自然段,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事?分几层来叙述的。然后,抓住重点句,把主要内容连贯地组织起来,用简练的、概括的语言说出来。

第三段: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,发明了飞机,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示,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。(第三自然段分两层,需要概括提炼)

第四段:人类模仿鲸的形体,改进了船体的设计,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。(本段中心句,最后一句)

第五段:人类把鸡蛋的“薄壳结构”运用到了建筑物的设计上,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。(中心句最后一句)

板书设计:

人类的“老师”

第一部分(1-2小节)总起,充当人类“老师”的生物很多。

第二部分(3-6小节)写人类在飞行、航海、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种种研究成果。

第三部分(7小节)总写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好“老师”。

 

 

第二课时

教学目标:

1.     通过合作学习,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,抓住关键词句,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。

2.     聚焦段的学习,利用图文转换的方式,理解构段特点。

3.了解其它仿生学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,实践口头语言转换,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。

预习作业

1. 查阅工具书,理解仿生学,薄壳结构,悉尼歌剧院

2. 查阅电脑、课外书,寻找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。

教学步骤:

板块一:品味关键词句,感受语言魅力

1.     用词准确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,接下来,让我们走进课文,深入字里行间去体会科学小品文的语言魅力。

出示:默读课文2345自然段,找找哪些字词让你体会到文章语言的准确性,圈画关键词句,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。

2.     学生汇报体会

教学预设:

A、学习“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”。

(1)生读自己说理解。

(2)出示:

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,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,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。

每只蜻蜓的翅膀上,都有一块厚斑,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。

把重要信息的词语删除掉,行不行呢?大家对比朗读,体会体会。

总结:看,这就是倾听,没有图,我们读句子后也可以想象,说明得很准确。

板书:准确性。

B、学习“流线体”

(1)生说自己的理解。

(2)出示“鲸”的图片,画图理解。

C、学习“薄壳结构”

(1)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。

(2)出示:悉尼歌剧院、水立方。

D、抓住关联词体会

从前,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,(虽然)船头是尖尖的,(但)总是开不快。(而)那些头又大又圆的鲸,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轮船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,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“流线体”,而“流线体”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。后来,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,改进了船体的设计,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。

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,(无论)怎样用力(也)不能把鸡蛋捏碎。薄薄的蛋壳(之所以)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,(是因为)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。

(1)  填一填关联词。

(2)  像这样的关联词句子,在我们学过的说明文里还有很多呢!

出示: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,只要几秒钟,对方就能收到,这比普通的邮件不知道快多少倍。

总结: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,关联词,会让说明文的表达更有层次。板书:层次性。

3. 像文中介绍的这样,人类借鉴某些生物特点改进工程技术的科学,我们称为“仿生学”。生活中仿生学的例子还有很多。作者写也写不完,指名读文中的第6小节。作者详写飞机、轮船、建筑的设计,略写汽车和坦克的设计。这叫详略得当。

4. 结尾这样写道——齐读。再读读课文的开头,这叫做首尾呼应。

 

板块二:探秘发明过程,了解写作思路

1.     人类是怎么向这些生物学习的呢?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第2自然段,想一想,读一读。(自由说)

2.     从同学们的交流中,我们能感受到新式飞机的创造不是一蹴而就的,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,自古以来人们就想飞(课件出示思维导图),到了1903年,人们才从鸟儿身上得到启示,发明了飞机。那么人类在这个发明改良的过程中,好奇经历了哪些阶段?请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,找出关键词,再由4人一组完成思维导图。

3.     小组合作,完成新式飞机创造发明的思维导图。(台阶式思维导图)

4.     教师说含有时间的句子,学生说创造过程。

5.     写了什么,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,作者是怎样写清楚的呢?先写什么,再写什么,最后写了什么?

总结:飞机的发明改良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,问题的发生、科学家发现秘密并进行发明创造。(板书:发生发现发明)

6.     课文的34自然段是否也写到了这方面?请大家读一读第34自然段,汇报交流。(课文这三段大致相同,第4段没有写问题的发生)

7.     拓展资料,总结写法

(1)默读下面这段话,想一想: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介绍的?

(2)拓展资料:

出示:建筑学家们发现建造物体的过程中,材料过多会浪费,容量还不够大,面过少抗压强度还不够。科学家们研究发现,如果蜂巢呈圆形或八角形,会出现空陈,如果是三角形或四角形,面积会减小,而这种可容纳高达上万只蜜蜂居住的正六边形蜂巢,密合度最高、所需材料最少、可使用的空间最大。人们仿造蜂窝的几何图形,制造建筑物,提高了密合度,节约了材料,使用空间也变大了,面上的抗压强度提高了100倍。

(3)生汇报写作思路。

总结:科学研究就是这样不断产生问题,不断解决问题,在疑问和解疑中有所收获。

板块三:利用搜集材料,实践语言转换

1.课文中有仿生学的例子,请你根据第一节课后的搜集材料,学着234段的方式介绍它的发明过程,同桌间说一说。

预设1:蜂窝四边形课桌六边形课桌

预设2:茅草割手——发明锯子

预设3:猪鼻子防毒面具

预设4:松树的尾巴——降落伞

板块四:拓展延伸,推荐阅读

1.     学到这里,让我们再次聚焦课题,此时,你对人类的“老师”有什么新的理解?

2.     总结:是呀,人类的“老师”其实就是人类自己啊!只要善于观察,善于发现生物身上的特点,敢于尝试,才有了这么多的发明创造。

3.     同学们,相信你们对仿生学还想了解更多吧!老师推荐阅读一本书《神奇的仿生学》,由德国作家安提亚赛安所写。课后同学们可以读一读。

板书设计: 

     7.  人类的“老师”

发生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准确性

发现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层次性

发明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详略得当

教后记: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习作2

     

教学目标:

1.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 ,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,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。

2.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,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,提高选材的能力。

3.在学习过程中,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,学习真诚地赞美、热情地推荐。

教学重难点:

1.学习用具体的事例 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。

2.学习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,并提高选材能力。

 

第一课时

教学目标

明确习作要求,丰富习作素材,指导书面表达。

教学重难点

丰富习作素材,指导书面表达。

预习作业

1. 阅读写人的文章,摘录精彩的写人片段。

2. 组织争章活动,确定好心中的被推荐人后,学生对他进行认真地观察和采访活动,以积累写作的素材。

3. 整理采访资料。

教学步骤:

板块一:勾连旧知,明确习作要求

1.同学们,大队部一直在开展“雏鹰争章”活动,你们参加了吗?出示挂图。

2.在“争章”过程中,出现了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同学。你们愿意向大家推荐一下吗?

3.只要这个同学在一个方面突出,你都可推荐。

你们可以自己推荐,也可以小组相互讨论、推荐。注意:主要要说出你推荐的理由。

4.从课题上看,我们这次习作主要是写什么? 既然是推荐,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?

采访、调查、交流等这些都是我们搜集写作素材、提高选材能力的好方式。

 

板块二:组织交流,丰富习作素材

1.小组内互相交流、讨论,要求确定被推荐的人是谁,说出推荐的理由,关键是举具体的事例。

2.班级进行交流,教师适当指导。

3.推选代表上台发言,其他同学可以补充。师生共同评议,选用事例是否具体。

4.小结:如果想让你推荐的人得到大家的认可。

一、提供的事实必须真实;

二、事例要具有说服力,事例要具体,如果事例太多,要做到有详有略;

三、推荐的方法要对,首先必须说明自己要推荐的人选,再以具体真实的事例来说明他足以胜任你推荐给他的工作,最后还要呼吁大家赞成你,支持你。

5.有的同学很苦恼,说的事例总觉得不典型,不具体,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:下课后,你可以去采访老师或被推荐的同学,来获取最详细的资料。

6.当然,可以一个人,也可以以争章的每个方面各推荐一个人。

7.可抽出五分钟时间,让学生自己互相采访。

 

板块三:学习例文,拓展思路

1.好,通过刚才的采访,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会很多。

2.出示例文:边读边想:

(1)读了这篇习作,你有什么感受?

(2)这篇例文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什么?

①所有的事例都与杨玲爱好舞蹈有关。

②推荐事例多的时候突出了重点,注意有详有略。

3. 通过以上的学习,能说说你的习作思路吗? 可以采用总分总方式来推荐某个同学。

 

板块四:学生撰写草稿

出示要求:

1.用具体事例突出人物最主要的优点,做到详略得当;

2.注意细节描写,抓住人物的神态、动作、语言、心理等,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,做到文从字顺。

3.尽量用上一些好词好句,使文章更加生动、具体。

4.快速动笔,一气呵成,力争中间不要停,以免打断写作思路,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。 (不抬头、不说话、不停笔)

 

 

第二课时

教学目标:习作讲评

教学重难点:能从本次习作的点评上总结出自己习作的得失

预习作业

1.自我修改作文草稿。

教学步骤:

板块一:回忆旧知,筛选材料

1.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,应该详写;凡与中心有关但不密切的内容,需要略写。

可以采用总分方式来推荐某个同学。

第一部分:总的说自己推荐××同学获“××奖章”;

第二部分:具体写自己推荐××同学获“××奖章”的理由。(可以举一个或多个事例,但详略安排要得当)

第三部分:最后写希望,预祝获××同学成功。

被推荐人

主要优点

获什么章

 

喜欢跳舞

表演章

访

1你为什么喜欢舞蹈?

2在学习舞蹈时有什么难忘的事?

(1)因为母亲希望我学好舞蹈。

(2)刚开始时因为辛苦经常哭鼻子。

(3)经常练得腰酸背疼,所以妈妈经常接送我上学。

(4)有一次,练习高跳飞跃动作时,不慎扭伤了脚,但我仍然没有放弃跳舞的梦想。

(5)在市“文艺会演”中与伙伴们获得了舞蹈类节目一等奖。

 

访

她在生活中是如何喜欢舞蹈的?

(6)脚伤一痊愈,就每天开始练习舞蹈基本功。

(7)无论站还是坐,时时牢记舞蹈老师的话:挺胸收腹。

 

2.选择材料。思考:哪些材料能充分地表现她喜欢舞蹈?

板块二:集体共学,优化材料

1.阅读片段描写,思考:如何写得具体些?

张敏是班级管理的小能手。一天中午,调皮鬼张凯见张敏没来,便开始讲话了。同学们纷纷指责他,但他根本听不进去。正在这时,张敏进来了,把正在讲话的张凯抓了个正着,并教育了一番。从那以后,班级上再没有张凯捣乱的身影了。

总结:写好人物的语言、动作、神态等细节,事例才能变得“有血有肉”,富有感染力。

2.小组合作修改。

张敏是班级管理的小能手。一天中午,班上经常兴风作浪的调皮鬼张凯,见张敏没来,便坐在课桌上开始神侃了。你瞧他:一条推搭在另一条腿上,正学着电视剧里的主人公摆酷呢。同学们纷纷指责他,但他还是眉飞色舞、滔滔不绝地表演着。正当张凯讲得洋洋得意之时,张敏推门进来了,把正在讲话的张凯抓了个正着。张敏见了,并没有去狠狠地批评他,而是心平气和地说:“如果你把讲话的时间用在学习上,对你的学习会有多大的帮助啊!像你这样吵吵闹闹,不仅影响班级同学的休息和学习,而且损坏了班级的荣誉。你说,这样值吗?”张凯听了,脸都红了,惭愧地低下了头说:“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。”从那以后,班级上再没有张凯捣乱的身影了。

 

板块三:小组共学,优化习作

(一)修改提示:

1.是否用具体事例突出人物主要优点?是否做到了文从字顺?

2.是否注意了细节描写?能否从人物的动作、语言、神态、心理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?在习作中是否用上了恰当的修辞手法?

3.推荐理由能否让你信服?有没有用上好词好句?

(二)小组合作修改:

1.学生自评,小组互评。

2.交流评改习作:

(1)说说困难:说说你在习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?是如何解决的?

(2)推选习作:请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小组的同学听,大家一起评一评,

看谁的习作最能代表你们组的水平,挑选出来,供大家学习借鉴。

(三)优秀作品赏析

1.赏析片段。

    望了望天色,我咬咬牙,冲进雨幕。突然,我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,一顶美丽的伞像一朵彩云飘到头顶,遮住了我那淋湿的身子。我感激地抬起头来,急忙说:“谢谢!”可定睛一看,愣住了,是她?姜彬……

    过了一会儿,彭涛又一次举起了手,全班同学的眼睛都盯着他。彭涛胸有成竹地站起来,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,这一次比上一次简便多了。“嗯,想得不错!”老师赞叹道。同学们也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。彭涛吧,脸一红,吐吐舌头,不好意思地笑了。

    汪珏是我班一流的画画能手,黑板报的刊头几乎全是她设计的,有一次,她把一张纸铺在桌止,用毛笔饱蘸墨汁,略加思索,在纸上刷刷几笔,不出十分钟,一匹栩栩如生的马诞生了。“好,好,画得好!”大家不由得都伸出拇指夸奖她。

2.小组展示,师生评价。

    ①请展示的同学上台读自己的习作,指名评价

重点评:是否用具体事例突出人物主要优点?是否注意了细节描写?能否从人物的动作、语言、神态、心理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?在习作中是否用上了恰当的修辞手法?推荐理由能否让你信服?有没有用上好词好句?

    ②根据展示情况,找到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。

再次修改习作,然后定稿、誊写。

 

板书设计:

 

写作2

优化材料

生动具体

教后记: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练习2

教学目标

1.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,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,并为句子加标点。

2.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。

3.写好钢笔字,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。

4.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《真知》。

5.学习续编童话故事。

6.学写毛笔字。

教学重难点

1.    处处留心。

2.    说说写写。

教学时间  2课时

教学过程

第一课时

教学目标:

1.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,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,并为句子加标点。

2.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。

教学重难点:

1. 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,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,并为句子加标点。

2.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。

预习作业

1.   搜集磁悬浮列车的知识。

教学步骤:

板块一:阅读中的标点练习

1.创设情境:爸爸带小芳坐了一次磁悬浮列车,这可是小芳第一次坐磁悬浮列车呢!

2.让学生自由练习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。仔细分辨哪几句是小芳说的,哪几句是爸爸的回答,并判断提示语的位置。

3.请学生回忆:如何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来加标点。

4.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加标点的练习,教师巡视。

5.全班集体订正。

6.学生默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,思考:通过和爸爸的交谈,小芳对于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呢?请学生谈谈。

7.以后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也要像小芳这样多提几个“为什么”。

8.通过预习,你还知道了哪些关于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呢?

指名说。

板块二:结合生活练习表达

1.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快极了,每小时可以走400-500千米。

小芳第一次坐上磁悬浮列车,说了什么,又是怎么说的呢?请学生练习读一读小芳说的话,要读出小芳兴奋的心情。

2.小芳的话突出了磁悬浮列车的一个重要特点,就是车速快。思考:为了表现列车的快,还能怎么说?

3.学生自由练说,教师巡视指导。

4.全班交流。

 

三、布置作业

1.向爸妈介绍磁悬浮的知识。

2.预习读读背背和说说写写部分。

3.搜集有关真知的诗句或名人名言等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二课时

教学目标:

1.写好钢笔字,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。

2.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《真知》。

3.学习续编童话故事。

4.学写毛笔字。

教学重难点:

1.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《真知》。

2.学习续编童话故事。

预习作业

1.搜集有关真知的诗句或名人名言等。

板块一:写好钢笔字

1.审题

(1)指名读题目。

(2)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。

2.指导

(1)出示生字卡片,学生认读“启、戴、氛”三个字。

(2)引导学生读帖,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小结:“启、戴、氛”这三个字,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。

(3)示范书写“启“。提醒学生注意:写这三个字时,既要注意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外框些,又要注意字中的撇、斜钩要写得舒展些。

3.练习

(1)学生练习描红,教师巡视指导。

(2)根据描红情况,教师即时小结,再让学生仿写。

4.反馈

(1)展示写得好的字。

(2)对于写得不够好的字,进行纠正,强化练习。

 

板块二:教学成语  学会运用

1.熟记词语

(1)请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学习词语。

(2)请学生自主学习词语。

(3)检查预习情况,指名汇报学习成果,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,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,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的联系。

浅尝辄止: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。比喻学习或做事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。

囫囵吞枣:把枣子整个儿咽下去,不加咀嚼,不辨滋味。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,对所学的并不理解。

浮光掠影:水面上的反光,一闪而过的影子。比喻观察不细,印象不深。

不甚了了:了了,了解,明白。不太了解,不太清楚。

天道酬勤: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,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。

熟能生巧: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,或找到窍门。

(4)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。

 (5) 选择一个成语来造句。

(6)运用

在学习上,我们遇到了问题就要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即使遇到了已经掌握的内容也不能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,还应该勤加练习,这样就会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。有道是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”,上天就是偏爱勤奋的人。

小红在阅读《三国演义》时一目十行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,结果,对书的内容           。

2.背诵《真知》

(1)出示诗歌内容,学生自由读,要求读准字音,读通诗句。

(2)指名试读,相机正音。

(3)理解诗句意思。

学生再读。思考:在你的印象中真知是什么?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获取真知呢?

在小组内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,并提出不懂的问题。

全班交流,教师适当点拨。

(4)指导学生正确断句,读出节奏。

(5)指导学生朗读全诗,并能正确、有节奏、有感情地背诵。

(6)交流预习时自己搜集有关真知的诗句或名人名言等。

 

板块三:说说写写

1.审题

学生读题,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。

2.指导

(1)请学生讲述原《狐狸和乌鸦》的故事,讨论:乌鸦上当,狐狸能得逞原因是什么?板书:分析原因

(2)想一想,当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的时候会怎么做?

总结:无论哪一种结局,都是合理。板书:想象合理

(3)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觉得最合理的结局续编故事,分组练说,组员之间互相评议。

(4)每一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,师生评议。

3.反馈

同桌互相评改自己编写的故事,再试说修改后的故事。

 

四、 当堂练习:

1.用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填空。

张小明对大家说:“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已经看了3遍了,里面的人物、故事我是(       ),不信你们问问看!”李华不信,问:“关羽过五关斩六将,你知道是哪五关六将吗?”“这个……有一个叫华雄!”“哈哈!那是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。原来你也是(       )地读书啊!”张小明惭愧地底下了头,他发誓以后读书再也不(       ),一定要(       )。

 

五、学写毛笔字

1.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:牛字旁、车字旁。

2.指导

(1)出示范字牛字旁。

牛字旁由哪几笔构成?牛字旁形体有什么特点?

(2)分析“牧”字。

写右边的“攵”有什么要求?

(3)出示范字“车”。

“车”做部首,字形有什么变化?

(4)小结:“牧”与“轻”都左右均等。

3.练习

(1)教师范写。

(2)学生练习,反馈,发现问题再指导。

(3)学生再次临摹,教师巡视,帮助有困难的学生。

 

六、布置作业:

1.读读背背成语和诗歌。

2.将故事讲给家长听。

 

板书设计:

练习2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分析原因    想象合理

      

教后记: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编辑:金翊  来源:本站原创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njxzsx.net/view/?id=8268
打印时间:2025-10-27 04:26:54